客流分析设备解决商业场景的人流统计与效率优化难题

在商场、车站、景区等场所,人流量大且流动性强,传统的人工统计方式不仅费时费力,数据还容易出错。客流分析设备的出现,正是为了解决这些痛点,帮助管理者精准掌握客流动态,优化运营策略。

一、客流统计不准?设备自动搞定

过去靠人工拿计数器或摄像头肉眼数人,遇到高峰期根本忙不过来,漏数错数都是常事。现在通过智能摄像头+AI算法,设备能自动识别进出人数,精确到个位数,还能区分大人小孩。比如某连锁超市安装后,日客流统计误差从15%降到不足2%,再也不用为月底对账发愁了。

客流分析设备

二、拥堵隐患难发现?实时预警来帮忙

地铁站台突然聚集上百人却无人察觉?这种事再也不会发生了。新型客流设备能生成热力图,哪里人多、哪里要发生拥堵,大屏幕直接标红报警。上海某地铁站用上这套系统后,早晚高峰的疏导效率提升40%,再没出现过踩踏风险。

三、营销活动没效果?数据告诉你真相

"打折促销人反而变少"这种怪现象,用客流分析数据一查就明白。设备能记录每个时段、每个区域的人流变化,连顾客停留时长都能分析。杭州某商场发现周末下午3点人流量最大,果断把促销活动调到这个时段,当月销售额直接涨了30%。

说到底,客流分析设备就像给商业场所装上"智慧眼睛",把看不见的人流变成看得懂的数据。无论是安全管控、人力调配还是营销决策,都有了科学依据,这钱花得值!

客流分析系统解决商业场景人流量统计与运营优化难题

在商场、景区、交通枢纽等场所,人流量管理一直是运营者的头疼问题。传统人工统计误差大,摄像头又难以分析行为轨迹,导致决策缺乏数据支撑。客流分析系统正是为解决这一痛点而生,通过智能技术实现精准统计与深度洞察。

一、传统客流统计的三大痛点

手工计数容易漏数错数,高峰期更是手忙脚乱;普通监控只能录像回放,无法实时生成热力图;不同系统数据割裂,管理者拿不到跨区域对比报告。某连锁便利店曾因错误预估客流量,导致20%门店出现人力浪费,这正是传统方式的典型弊端。

客流分析系统 品牌

二、智能系统如何破局

现代客流系统采用AI摄像头+边缘计算,像给场所装上"智慧眼"。通过3D立体感知技术,哪怕人群密集也能区分个体;热力图功能让拥堵区域一目了然;更厉害的是能识别顾客动线,发现"黄金路径"。某购物中心上线系统后,通过调整扶梯位置,使店铺曝光率提升35%。

三、数据驱动的运营升级

真正的价值在于将数据转化为行动指南。系统自动生成时段对比、转化率分析等报表,还能对接POS系统计算"提袋率"。杭州某景区通过预测模型,提前调配观光车运力,旺季投诉率下降62%。这些案例证明,从"数人头"到"用数据",正在重塑商业决策逻辑。

客流分析已不再是简单计数器,而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。当每个脚步都被转化为商业洞察,运营者才能真正做到"心中有数"。选择系统时建议关注厂商的行业案例,毕竟实战效果才是硬道理。

客流分析系统排名如何选对工具解决商业痛点

在零售、文旅、商业地产等行业,客流数据就是黄金。但市面上的客流分析系统五花八门,功能参差不齐,企业经常面临"花钱买不到真需求"的尴尬。本文从实际场景出发,帮你理清排名逻辑,找到最适合的解决方案。

一、为什么客流分析系统排名要看实际效果?

很多企业踩过的坑是:盲目追求"技术高大上",结果系统生成的数据要么不准,要么用不上。比如某连锁超市曾采购某国际品牌系统,但算法对亚洲人流的识别率不足60%,最终只能闲置。排名靠前的系统未必适合你,关键要看能否解决三个核心痛点:数据准确性(误差<5%)、实时性(延迟<3秒)、与业务场景的匹配度(比如能否区分顾客和员工)。

客流分析系统排名

二、TOP3客流分析系统的实战对比

以某购物中心实际测试为例:A系统主打AI热力图,但部署成本高达50万;B系统价格亲民(8万/年),但无法区分亲子客群;C系统通过低成本摄像头+边缘计算,在20万预算内实现了客群画像(性别/年龄/停留时长)和商铺关联分析。最终该购物中心选择C系统,三个月后通过调整冷区店铺业态,整体租金收入提升17%。

三、小预算企业的平替方案

对于预算有限的小商户,不必强求全套系统。某社区超市用"智能摄像头+腾讯云客流分析插件"的组合,年费仅1.2万元,仍实现了基础客流统计、高峰时段分析和回头客识别。关键要抓住自身核心需求——如果是为了优化排班,重点看时段统计;如果要提升复购率,则需关注顾客动线分析功能。

总结来看,客流系统排名没有标准答案。建议企业先明确"要用数据解决什么问题",再对比测试各家的本地化案例,往往比盲目相信榜单更靠谱。

客流分析系统如何帮商家精准读心?品牌设计的三大核心价值

在实体商业竞争白热化的今天,客流就像店铺的"氧气"。但光知道"来了多少人"远远不够——他们是谁?为什么来?最喜欢哪个区域?这些才是商家最想破解的"读心术"。一套好的客流分析系统品牌设计,就是帮商家把冷冰冰的数据变成赚钱机会的翻译官。

一、为什么商家总在"盲人摸象"?传统客流统计的三大坑

老王在商场开了家奶茶店,每天最苦恼三件事:早班店员说客流少,晚班店员喊忙不过来;促销活动做了不少,但总感觉拳头打在棉花上;最扎心的是,隔壁竞品明明位置更偏,却总排长队。其实这都是传统人工计数的锅——靠店员拿计数器"咔哒咔哒",连顾客是男是女都分不清,更别说分析停留时长、热区动线了。

客流分析系统 品牌设计

二、好系统就像"商业CT机":三个真实场景告诉你价值

深圳某连锁超市装上智能分析系统后,发现母婴区70%顾客其实是男性,果断把尿不湿和啤酒货架相邻摆放,当月交叉销售涨了25%。更绝的是杭州某服装店,通过热力图发现试衣间排队导致30%顾客流失,立刻增设两个移动试衣间,业绩直接蹦了18%。这些案例背后,都是系统能捕捉到人眼看不见的细节:比如顾客在货架前皱眉的表情识别,或是反复拿起又放下的商品关联分析。

三、品牌设计不是"贴logo":让数据会讲故事的三个秘诀

真正高级的客流系统品牌,会把复杂技术藏得像智能手机一样简单。比如某日本品牌的界面用红黄绿灯显示店铺健康度,店长瞄一眼就知道该抓服务还是该调陈列;德国某系统甚至把周报表做成"店铺营养食谱",直接建议"本周需增加25-35岁女性客流,建议在抖音投放抹茶系列短视频"。记住:商家要的不是天文数字般的报表,而是"下午三点该做什么"的行动指南。

说到底,客流分析系统的终极使命,是让每个走进店铺的人都能被温柔"看见"。当技术有了人性化的品牌表达,数据就会从后台走向前台,变成导购员口袋里的作战地图,变成店长手机上的预警雷达,最后变成收银机里实实在在的叮咚声。

客流分析系统品牌有哪些?如何帮商家精准洞察顾客行为?

主流客流分析系统品牌盘点

市场上常见的客流分析系统主要分三类:国际大牌如ShopperTrak(零售业鼻祖)、RetailNext(AI技术强),国内品牌如汇纳科技(商场覆盖率第一)、文安智能(性价比高),还有SaaS服务商如百度客流统计(轻量级部署)。这些系统通过摄像头/WiFi探针等技术,统计进店率、停留时长、热区轨迹等数据。

客流分析系统 品牌有哪些

客户最头疼的3个经营问题

案例1:某连锁服装店发现周末客流暴涨但成交率低,后来通过热力图发现试衣间排队导致顾客流失;案例2:超市促销区人流量始终上不去,分析系统发现是货架遮挡了视线。商家常见的三大痛点:1)不知道顾客为什么只看不买 2)促销活动效果难以量化 3)高峰期人力调配全凭经验。

不同场景下的解决方案

便利店适合用带AI摄像头的轻量系统(如海康威客),自动识别年龄性别;购物中心需要能对接停车系统的方案(如汇纳科技);快餐连锁推荐RetailNext这类能分析排队时长的系统。关键要选能回答具体问题的系统,比如"周三下午客流为什么突然减少?"这类问题。

客流分析系统前景解决商业决策与运营效率的核心痛点

在数字化时代,客流分析系统正成为零售、交通、文旅等行业的核心工具。它能精准捕捉人流数据,帮助企业优化运营、提升效率,甚至成为商业竞争的胜负手。下面我们从市场痛点、技术解决方案和实际案例三个角度,聊聊它的前景。

一、传统客流统计的三大痛点

过去商家靠人工计数或简单摄像头统计客流,误差大、成本高、数据难利用。比如商场无法区分顾客是闲逛还是消费,景区不知道游客在哪个区域停留最久,地铁站高峰时段调度全靠经验。这些模糊数据导致决策像"盲人摸象",浪费资源还错过商机。

客流分析系统前景

二、智能分析系统的破局之道

现代客流系统通过AI摄像头+大数据分析,能识别年龄性别、行走路线、停留时长等20+维度数据。某连锁超市应用后,发现母婴区下午3点人流量最大却成交率最低,调整促销时段后业绩提升17%;上海某地铁站用热力图优化闸机布局,早高峰通行效率提高30%。这些技术让冷数据变成了"会说话"的参谋。

三、未来增长的三个爆发点

随着5G和物联网普及,三个领域将井喷发展:一是社区商业通过客流预测库存,减少生鲜损耗;二是文旅景区实现动态票价和分流;三是公共安全领域,比如东京奥运会就用客流系统防止踩踏。据IDC预测,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500亿元,年增速保持在25%以上。

总的来说,客流分析已从"可有可无"变成"不可或缺"。它像给企业装了CT机,不仅能看病,还能预防疾病。谁先拥抱这项技术,谁就能在存量竞争中挖到新金矿。

客流分析如何帮商家赚更多钱?客流监控的三大核心价值

开店的老板们最头疼什么?不是货卖不出去,而是连看的人都没有!客流就像店铺的命脉,但传统靠人工数人头的方式既不准又费劲。今天我们就用最直白的大白话,说说客流分析怎么帮商家把生意做明白。

一、客流监控到底能解决哪些痛点?

老王在商场开了家奶茶店,总觉得周末人多该多备货,周四人少就少准备。结果经常出现:周末原料不够卖,周四反而浪费半桶奶。这就是典型的"凭感觉经营"——人工统计误差大、数据滞后、全靠经验瞎猜。

现代客流系统能自动记录:几点人多/少、顾客平均停留几分钟、哪些货架前停留最久。就像给店铺装了"智能眼睛",连顾客在收银台排队时的烦躁表情都能通过AI识别出来。

客流量分析

二、三个真实的使用场景

案例1:服装店调陈列
某快时尚品牌通过热力图发现,右侧货架试衣率是左侧的3倍!立刻把新款全调到右边,当月销量涨了40%。

案例2:超市防损失
生鲜区摄像头发现,每天18-19点损耗突然增加。调监控发现是大爷大妈专挑这个点来"掐菜叶",马上加派理货员,月省2万损耗。

案例3:餐饮店排班
火锅店发现每周三下午3-5点有批固定学生客,就把兼职大学生排到这个时段,人力成本降了15%。

三、小店铺也能用的平民方案

别以为这是连锁店专利!现在500块就能搞定:
1. 带计数功能的监控摄像头(200-300元)
2. 手机装个客流统计APP(部分免费)
3. 每周导出数据看趋势(Excel就能做)

就像买菜大妈都知道要挑人多的摊位,做生意本质就是经营人流。把"大概、可能、我觉得"变成精准数据,这才是新时代老板的赚钱基本功。

边缘计算如何改变数据处理方式?边缘计算技术落地实践解析

一、边缘计算到底是什么?

边缘计算就像把电脑搬到了数据产生的家门口。以前所有数据都要送到遥远的云端处理,现在直接在摄像头、传感器这些设备旁边放个小计算单元,数据当场就能处理。比如工厂里的智能质检,摄像头拍到产品缺陷图片,不用传回总部服务器,在车间里就能实时判断是否合格。

边缘计算怎么实现

二、哪些场景急需边缘计算?

最典型的就是对速度要求高的场景:自动驾驶汽车需要毫秒级识别行人,如果等云端返回结果早就撞上了;还有偏远油田的设备监测,网络时断时续,靠边缘计算能保证数据不丢失。某连锁超市的案例就很说明问题——他们用边缘计算分析每个货架前的顾客停留数据,解决了以往上传视频导致的网络拥堵问题,促销效果评估从3天缩短到2小时。

三、企业部署边缘计算的三大痛点

首先是设备成本,虽然单点投入不大,但成百上千个节点加起来很可观;其次是运维难度,分散的设备比集中式机房难管理十倍;某物流公司就吃过亏,他们的冷链车温度监控系统因为边缘节点软件版本不统一,导致数据格式混乱。现在成熟的解决方案是采用容器化技术,像乐高积木一样统一部署和更新。

四、三步走落地边缘计算

第一步先做"数据体检",搞清楚哪些数据必须实时处理(如安防报警),哪些可以延后分析(如客流统计);第二步选择混合架构,关键业务放在边缘,复杂分析仍用云端;某智慧园区项目就采用这种模式,门禁人脸识别在本地,员工行为分析在云端,带宽成本降低了60%。最后一定要建立边缘设备管理平台,就像给所有分散的"小电脑"配了个遥控器。

边缘计算设备是什么?为什么它是未来的关键技术?

你是不是经常遇到手机APP反应慢、视频卡顿,或者工厂设备数据上传延迟的问题?这些问题其实都和数据处理方式有关。边缘计算设备就像在你身边放了个"微型大脑",它能就近处理数据,彻底改变传统云计算"所有数据跑长途"的现状。

一、边缘计算设备到底是个啥?

简单说就是在数据产生的地方直接放个小型计算机。比如:
- 工厂里的智能摄像头自带分析功能
- 风电机的机舱里装着数据处理盒
- 商场扶梯旁安装的客流统计终端

这些设备不用把所有视频、传感器数据都传到云端,自己就能完成80%的分析工作。就像把超市收银员培训成多面手,既能扫码收款又能推荐商品,不用事事都找经理请示。

边缘计算设备是什么

二、哪些场景最需要它?

案例1:智慧加油站
某石油公司给油枪加装边缘计算盒后,加油机自己就能识别车牌、计算油量、检测渗漏。原来每次加油要传3GB数据到中心服务器,现在只需要传200KB的结算信息,系统响应速度从8秒缩短到0.3秒。

案例2:连锁超市冷链监控
生鲜柜的温度传感器+边缘计算设备,可以实时判断是否要启动应急制冷。以前温度数据传到云平台再预警要3分钟,现在柜体自己10秒内就能调节温度,冰淇淋再也不会化得不成形。

三、为什么传统方法搞不定?

工厂老板王总遇到过这些头疼事:
1. 200台机床同时传数据,网络带宽根本不够用
2. 德国总部的云服务器凌晨维护,中国工厂直接停工
3. 质检摄像头每帧图片都上传,每月流量费比电费还高

边缘计算解决方案:
- 每台机床本地处理95%的常规数据
- 关键数据在厂区机房先做汇总
- 只有0.1%的重要结论需要跨国传输
这样既保证实时性,又节省90%以上的网络成本,就像给每个车间配了值班技术员,不用事事都打电话问总工。

随着5G和物联网普及,边缘计算设备正在从工厂走进日常生活。下次当你发现电梯按键反应变快、刷脸支付更流畅时,可能就有个小盒子正在你头顶的吊顶里默默工作呢。

PD-AiX-512

PD-AiX-512集视频监控、智能分析、目标检索、业务管理于一体

PD-AiX-512集视频监控、智能分析、目标检索、业务管理于一体,具备业务丰富,组合灵活,算法融合,生态开放等特点,广泛适用于企业园区、金融楼宇、电力能源、机场、高速等中大规模智能安防应用场景。

产品特点

高性能融合平台

  • 内置2颗64位高性能16核CPU处理器、256G内存;内置高性能GPU处理单元;内置4个千兆口及2个万兆口;
  • 单设备最大支持5000路设备接入,支持3072Mbps流媒体接入,3072Mbps流媒体转发;
  • 单设备默认支持128路实时视频流分析或者256路图片流分析,最大支持512路视频流分析或者1024路图片流分析;
  • 平台支持视频监控、门禁、报警、电子地图、访客、考勤、巡更、车辆超速违停检测、人车智能检索、系统运维、视频图像质量诊断等应用子系统;
  • 支持应用在线升级,行业应用扩展;
  • 支持AR实景展示,标签自定义管理、静态标签、动态标签、移动标签,高高联动、高低联动、报警联动、电子地图应用、视频回放等;

深度智能应用

  • 支持图片流、视频流实时分析;文件、录像离线分析;
  • 支持人、车的分离,视频结构化信息的提取;
  • 支持标配车辆识别、区域入侵、绊线入侵、徘徊检测、人员倒地、肢体冲突、人群聚集、攀高检测、快速移动等智能功能;支持选配加载火焰识别、客流统计等其余混合行为分析或行业算法功能;
  • 支持算法仓,可兼容第三方算法,可针对场景进行在线算法调度、切换、升级;
  • 支持多算法融合,可同时运行多种智能解析算法;
  • 支持对人车目标进行属性检索、以图搜图、目标布控以及轨迹刻画;

超强平台管理

  • 平台支持IPC 、卡口、NVR、编码器、解码器、网络键盘、报警主机、门禁主机、访客机等设备的接入、管理、配置和查询;
  • 提供平台组织管理、角色管理、用户管理、权限分配;
  • 支持GB/T28181、ONVIF、GA1400等标准协议的设备接入;
  • 支持多种厂商私有协议接入管理;
  • 支持上下级级联管理;

领先云化架构

  • 支持多台设备集群,扩展性强,系统安全性高,可实现设备的冗余保护,保证业务不中断;
  • 支持虚机、容器系统部署能力,可广泛支持第三方生态应用部署、运行;

产品规格

型号 PD-AiX-512
硬件规格 高度 2U
处理器 2颗64位16核高性能CPU
内存 256GB
系统盘 1.92T SSD * 2
数据盘 10盘位
管理接口 1*GE
网络接口 4*GE

2*10GE

扩展接口 VGA接口*2
USB3.0*6
风扇 6个
电源 1+1冗余支持热插拔
尺寸W(mm)*H(mm)*D(mm) 不含安全面板:87.5mm x 445.4mm x 748mm

含安全面板:87.5mm x 445.4mm x 776mm

平台管理 安防设备接入管理 5000路接入(内置2000路接入授权),可接入卡口、解码器、编码器、访客机、诱导屏、报警设备、网络键盘等。
系统集成 可管理视频监控、门禁、报警、电子地图、巡更、考勤、访客等子系统
视频监控 标配支持实况、录像检索回放、智能分析、电视墙控制、云台控制等功能
门禁管理 标配支持门禁配置、门禁控制
考勤管理 支持考勤点管理、考勤组管理、考勤班次管理、考勤调整管理、考勤统计等
巡更系统 支持巡更配置管理、巡更点管理、巡更路线管理、巡更计划管理、排版详情查看、巡更路线记录
卡口管理 支持违停、超速、逆行等园区道路车辆违章管理
人数统计 支持区域内人数统计、进出人数统计以及多区域汇总统计,报表展示
报警管理 标配支持视频报警管理、报警主机管理、报警预案配置、报警弹窗、报警联动等。
电子地图 标配支持地图配置、区域配置、设备位置管理、地图展示、地图事件等
运维管理 标配支持视频运维管理、运维统计等
视频诊断 支持视频质量诊断功能,包括画面抖动、画面遮挡、清晰度异常、场景变化检测等
平台级联 支持与其他平台进行互通互联,进行实时浏览、录像点播、告警上报等业务。
协议支持 GB/T28181、ONVIF、GA/T1400等协议
流媒体能力 流媒体转发 实况转发最大1000路2M(单性能);

录像回放最大1000路2M(单性能);

视频存储(转存)最大1000路2M(单性能);

视频存储(本地)200路2M;

三者并行能力最大不超过3072Mbps(融合性能、网口做bond聚合)

移动端应用 华智远眸APP 支持实况、回放、门禁管理、车辆查询、电子地图、卡口应用、报警管理等
智能分析 GPU图形处理器 内置一张高性能CP24分析卡
可拓展安装至多4张视图分析卡
支持NVIDIA® Tesla® T4扩展
图片流解析能力 标配支持256路1080P(可扩至1024路)
视频流解析能力 标配支持128路1080P(可扩至512路)
智能应用 车辆应用 支持车辆测速、车辆违停、车辆结构化检索、车辆以图搜图、车辆布控
支持非机动车结构化检索、非机动车以图搜图
算法仓管理 软件定义像机管理、视图库算法仓管理
智能检索 以图搜图 百万级数据秒级返回,人脸搜图库1200万、人体搜图库1200万、机动车搜图库800万、非机动车搜图库400万
车辆库存储 4000W
人体库存储 4000W
静态库 4000W
黑白名单库 256个
黑白名单库容 50W(总库容)
环境 节点重量 空载:12Kg   满载:42.1Kg
海拔高度 工作:-60~3000m  非工作:-60~5000m
典型功耗 1600W
环境温度 工作温度:5℃~45℃
贮存温度:-40℃~70℃
环境湿度 工作湿度:8%~90%,无冷凝
贮存湿度:5~95%,无冷凝
输入电压/频率 100V~240VAC;50/60Hz
192V~288V(240VDC 高压直流)

*注:规格有可能变更,请以随设备提供的资料为准。

PD-AiX-256

PD-AiX-256 组合灵活,算法融合,生态开放等特点

PD-AiX-256集视频监控、智能分析、目标检索、业务管理于一体,具备业务丰富,组合灵活,算法融合,生态开放等特点,广泛适用于企业园区、金融楼宇、电力能源、机场、高速等中大规模智能安防应用场景。

产品特点

高性能融合平台

  • 内置2颗64位高性能12核CPU处理器、128G内存;内置高性能GPU处理单元;内置4个千兆口及2个万兆口;
  • 单设备最大支持5000路设备接入,支持2048Mbps流媒体接入,2048Mbps流媒体存储、转发;
  • 单设备默认支持64路实时视频流分析或者128张/s图片流分析,最大支持256路视频流分析或者512张/s图片流分析;
  • 平台支持视频监控、门禁、报警、电子地图、访客、考勤、巡更、车辆超速违停检测、人车智能检索、系统运维、视频图像质量诊断等应用子系统;
  • 支持应用在线升级,行业应用扩展;
  • 支持AR实景展示,标签自定义管理、静态标签、动态标签、移动标签,高高联动、高低联动、报警联动、电子地图应用、视频回放等;

深度智能应用

  • 支持图片流、视频流实时分析;文件、录像离线分析;
  • 支持人、车的分离,视频结构化信息的提取;
  • 支持标配车辆识别、区域入侵、绊线入侵、徘徊检测、人员倒地、肢体冲突、人群聚集、攀高检测、快速移动等智能功能;支持选配加载火焰识别、客流统计等其余混合行为分析或行业算法功能;
  • 支持算法仓,可兼容第三方算法,可针对场景进行在线算法调度、切换、升级;
  • 支持多算法融合,可同时运行多种智能解析算法;
  • 支持对人车目标进行属性检索、以图搜图、目标布控以及轨迹刻画;

超强平台管理

  • 平台支持IPC 、卡口、NVR、编码器、解码器、网络键盘、报警主机、门禁主机、访客机等设备的接入、管理、配置和查询;
  • 提供平台组织管理、角色管理、用户管理、权限分配;
  • 支持GB/T28181、ONVIF、GA1400等标准协议的设备接入;
  • 支持多种厂商私有协议接入管理;
  • 支持上下级级联管理;

领先云化架构

  • 支持多台设备集群,扩展性强,系统安全性高,可实现设备的冗余保护,保证业务不中断;
  • 支持虚机、容器系统部署能力,可广泛支持第三方生态应用部署、运行;

产品规格

型号 PD-AiX-256
硬件规格 高度 2U
处理器 2颗64位12核高性能CPU
内存 128GB
系统盘 960G SSD * 2
管理接口 1*GE
网络接口 4*GE

2*10GE

扩展接口 VGA接口*1
USB3.0接口*1(前部)
USB3.0*2(后部)
USB3.0*2(内部)
风扇 6个
电源 1+1冗余支持热插拔
尺寸W(mm)*H(mm)*D(mm) 不含安全面板:87.5mm x 445.4mm x 748mm

含安全面板:87.5mm x 445.4mm x 776mm

平台管理 安防设备接入管理 5000路接入(内置2000路接入授权),可接入卡口、解码器、编码器、访客机、诱导屏、报警设备、网络键盘等。
系统集成 可管理视频监控、门禁、报警、电子地图、巡更、考勤、访客等子系统
视频监控 标配支持实况、录像检索回放、智能分析、电视墙控制、云台控制等功能
门禁管理 标配支持门禁配置、门禁控制
考勤管理 支持考勤点管理、考勤组管理、考勤班次管理、考勤调整管理、考勤统计等
巡更系统 支持巡更配置管理、巡更点管理、巡更路线管理、巡更计划管理、排版详情查看、巡更路线记录
卡口管理 支持违停、超速、逆行等园区道路车辆违章管理
人数统计 支持区域内人数统计、进出人数统计以及多区域汇总统计,报表展示
报警管理 标配支持视频报警管理、报警主机管理、报警预案配置、报警弹窗、报警联动等。
电子地图 标配支持地图配置、区域配置、设备位置管理、地图展示、地图事件等
运维管理 标配支持视频运维管理、运维统计等
视频诊断 支持视频质量诊断功能,包括画面抖动、画面遮挡、清晰度异常、场景变化检测等
平台级联 支持与其他平台进行互通互联,进行实时浏览、录像点播、告警上报等业务。
协议支持 GB/T28181、ONVIF、GA/T1400等协议
流媒体能力 流媒体转发 实况转发最大1000路2M(单性能)、录像回放最大1000路2M(单性能)、视频存储最大1000路2M(单性能);

三者并行能力最大不超过2048Mbps(融合性能、4个GE口做bond)

移动端应用 华智远眸APP 支持实况、回放、门禁管理、车辆查询、电子地图、卡口应用、报警管理等
智能分析 GPU图形处理器 内置一张高性能SC5+分析卡
可拓展安装至多4张视图分析卡
支持NVIDIA® Tesla® T4扩展
图片流解析能力 标配支持64张/s
视频流解析能力 标配支持64路1080p
智能应用 车辆应用 支持车辆测速、车辆违停、车辆结构化检索、车辆以图搜图、车辆布控
支持非机动车结构化检索、非机动车以图搜图
算法仓管理 软件定义像机管理、视图库算法仓管理
智能检索 以图搜图 百万级数据秒级返回
车辆库存储 4000W
人体库存储 4000W
静态库 4000W
黑白名单库 256个
黑白名单库容 50W(总库容)
环境 节点重量 空载:12Kg   满载:42.1Kg
海拔高度 工作:-60~3000m  非工作:-60~5000m
典型功耗 850W
环境温度 工作温度:-5℃~45℃
贮存温度:-40℃~70℃
环境湿度 工作湿度:8%~90%,无冷凝
贮存湿度:5~95%,无冷凝
输入电压/频率 100V~240VAC;50/60Hz
192V~288V(240VDC 高压直流)

*注:规格有可能变更,请以随设备提供的资料为准。

边缘计算有哪些典型分类?一文读懂边缘计算的核心应用场景

1. 按部署位置分类:离数据源越近越好

边缘计算最直接的分类方式就是看它部署在哪里。比如设备边缘(直接嵌入摄像头、传感器)、网络边缘(基站或路由器旁)、区域边缘(商场或工厂的本地服务器)。举个例子,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就是典型的设备边缘计算——所有图像识别和决策都在车载电脑完成,根本不用等云端响应,这样才能保证行车安全。很多工厂抱怨传统云计算延迟太高,设备出了问题云端指令半天传不回来,现在直接把算力下放到车间里的边缘服务器,响应速度直接从秒级降到毫秒级。

边缘计算的典型分类

2. 按服务对象分类:谁用谁说了算

这个分类更关注服务对象的需求差异。运营商边缘(比如5G MEC)主要给广大用户提供低延迟服务,像AR游戏、4K直播;企业边缘则是给特定公司专用,比如沃尔玛用店内边缘服务器分析顾客动线;工业边缘更硬核,石油管道上的传感器能就地判断漏油风险。有个典型案例是煤矿企业,井下环境根本没法用云端AI识别瓦斯浓度,现在直接在矿用设备里装边缘计算盒子,危险预警速度比原来快20倍,还不用依赖网络信号。

3. 按功能类型分类:术业有专攻

有的边缘节点专门做数据过滤(比如只传异常体温数据到云端),有的是实时处理专家(像地铁闸机的人脸识别),还有的是存储专业户(像偏远地区的气象站数据暂存)。某连锁火锅店就吃过亏——所有分店的摄像头都把视频往云端传,结果每月光流量费就十几万。后来改用边缘计算,每家店本地服务器先完成客流统计和异常行为识别,只上传关键数据到总部,带宽成本直接砍掉80%。

专业工程师将为您介绍我们的产品方案

18818846720

联系我们:18818846720

邮箱地址:18818846720@163.com

公司地址:广州市白云区鹤龙街康庄路4号

Copyright © 广州磐达科技有限公司

粤ICP备2024272249号-2 AI算法 网站地图
友情链接:
微信咨询
电话咨询
18818846720
回到顶部